為進一步加強我國文化遺產保護,用無人機技術賦能文化遺產數字化,大疆行業應用聯合武漢大學遙感信息工程學院、字節跳動公益、中國國家地理頻道以及 9 家聯合發起單位及聯合展播平臺,共同舉辦了“2021文化遺產數字化無人機貼近攝影測量大賽”,通過線上征集、評選無人機貼近攝影測量技術所呈現的文化遺產精細化模型,探索“實景三維”建設的新方法、新路徑,弘揚我國歷史文化結晶。
項目背景:滕王閣,江南三大名樓之一 ,因唐太宗李世民之弟——李元嬰始建而得名,因初唐詩人王勃詩句“落霞與孤鶩齊飛,秋水共長天一色”而流芳后世。滕王閣29次歷經重建,基于文脈和懷舊情感的體驗和審美,重視歷史文脈的延續性,歷代名家歌詞詠賦,它已經不單單是一座建筑,它是一個文化符號。
項目難點:主樓與側樓高度差大,建筑結構為偽木結構,結構造型復雜,柱多檐深,建筑范圍大,環境光線變化復雜,主樓兩側樓閣區域樹林密集,部分區域飛行空間狹小,且由于安全問題現場飛行多處受到限制(不允許飛行或飛行距離受到限制)。
使用設備:
飛行平臺:經緯M300 RTK+P1、P4R
航線規劃軟件:DJIPilot
后處理軟件:大疆智圖集群版
本次作業采用大疆M300+P1的智能擺拍功能獲取的照片進行三維重建,航飛高度為120m(限飛區域);根據獲取的初始模型進行細化航線的規劃和補拍物的確認,補拍物的優先級劃分及補拍方式。
時間及成本投入:此(ci)次(ci)外業(ye)(ye)數據采集作業(ye)(ye)人員2人,耗時2天,內業(ye)(ye)數據處理5天。共飛行(xing)28個架次(ci),拍攝影像(xiang)約2萬張(zhang)。
貼近攝影測量的應用:貼近(jin)攝影測量和三維(wei)重(zhong)建技(ji)術可以(yi)(yi)還原目標對(dui)象的結構和細(xi)節,可以(yi)(yi)為古建筑以(yi)(yi)及古文物的修復和數字存檔提供依據(ju),也為城市、滑(hua)坡、危巖、水(shui)壩等工程檢測提供自動化的數據(ju)采集和處理(li)的技(ji)術方(fang)案。